沈阳倍星福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24-2912552
邮箱:service@htxj818.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历史的抉择——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纪实

编辑:沈阳倍星福科技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历史的抉择——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纪实
“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扎实推进”的十六字方针是发展特高压电网的基本原则。”随着论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特高压的科学论述也不断形成:特高压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特高压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特高压符合我国国情;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6年4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上,参观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研发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展示时指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用电量很大,应该采用和研发先进的技术。”

循着时代的强音,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寻求跨越的不竭动力。

2006年8月19日,这一天,必将载入史册。我国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奠基,电力工业又一次站在了发展跨越的新起点上。

这是电网发展的一次跨越。几代电网人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我国电网发展方式翻开了新的篇章,以特高压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大戏”拉开了序幕。

这是科学精神的一次跨越。包括30多位院士、300多名教授在内的2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近乎苛刻的科学态度在论证、科研和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得到彰显。

这是自主创新的一次跨越。中国的电网技术和电工设备制造将不必在西方大国和跨国企业身后亦步亦趋。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将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我国电网开始迈向世界科技巅峰。

这是中国能源发展的一次跨越。随着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奠基,我国能源新格局初露端倪。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高效配置成为可能,特高压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一道有力屏障。

这是一次用使命和忠诚完成的突破,建设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国家电网精神。

特高压,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结晶;特高压,凝聚着智慧的光芒和科学的精神;特高压,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选择!

破题:关于能源困境的思考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对能源的合理“搬运”,更是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历史的突破往往肇始于现实的困境。

长沙,蜡烛脱销;杭州,启用临时交通信号灯;从华南、华东到华北的全国性拉闸限电……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的车轮驶入新世纪不到三年,我国便遭遇了一场缺电“阵痛”。

与电力紧缺结伴而行的是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全面紧张。电力供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紧缺或者过剩,我国的电力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工业文明的象征,我国的电力发展难道不能走出这个怪圈?

2004年年底,三广直流工程验收途中。

急驶的中巴车里,热烈的交谈让人们忘记了旅途劳顿。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向同车的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提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电网薄弱是造成缺电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我们国家应该开展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这是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的一个关键。”

建议当场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和副主任张国宝的赞同。在随后召开的验收总结会议上,马凯强调特高压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思路和办法,并提出“在电力规划中要研究和考虑”。

“特高压”,这个酝酿已久的字眼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决策者的视野。

根据欧姆定律,电力工业有两个途径提高输送能力:降低电阻和提高电压。前者实际运用的前景依然渺茫,于是,电压的提高就成为电力工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的电压等级,它将大大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

建设特高压电网并非一次即兴的提议,而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在对我国能源格局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后,提出的审慎建议。

近几年,我国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问题,究其根源,是能源配置方式、特别是电力发展方式不适应资源与生产力分布的不平衡格局引起的。其中,油的紧张是资源短缺问题引起的;煤电运的紧张,则是追求局部区域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引起的。电力发展方式问题的实质,是对电网功能定位认识不到位,电网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导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能力不足。

一直从事电力工作的刘振亚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发展方式不符合我国国情,无法满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是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西部能源丰富,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煤炭资源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

然而,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比2000年增加3.25万亿千瓦时,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缺少一次能源。随着国家能源开发的西移和北移,以及东部老矿区资源逐步枯竭,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能源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规模越来越大。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负荷中心距离在500~2000千米左右。

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电力负荷快速增长。目前,500千伏电网已经开始出现输送能力不足、输电走廊紧缺等问题,现有超高压输电技术无法满足未来电力增长的需要,必须加快电网发展和技术创新,通过更高电压等级电网的建设带动电力工业的结构优化、科学发展,满足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用几组数字说明特高压电网的优势:一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输送功率接近500万千瓦,约为500千伏线路的4~5倍;±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能力可达640万千瓦,是±500千伏线路的两倍多。同时,特高压交流线路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可将最远送电距离延长3倍,而损耗只有500千伏线路的25%~40%。输送同样的功率,采用1000千伏线路输电与500千伏的线路相比,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唐元博士看来,未来电力发展的主线应该按照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特高压电网的“三大一特”思路调整电力发展结构。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促进煤电就地转化和水电大规模开发,形成集中开发的优势,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有效解决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矛盾的关键。

当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成为一种必然而迫切的选择时,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的特高压电网,与这种需要紧紧契合。

2004年12月27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扩大会议上,刘振亚系统阐述了发展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刘振亚认为,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根本保证,是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是培育和发展国家电力市场的重要条件,是电力工业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思路豁然明晰。

同日,国家电网公司成立特高压电网工程领导小组。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思路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积极地予以支持。2005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百万伏级交流、±80万伏级直流输电技术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特高压工程前期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在前期研究、技术论证、设备国产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召开会议,统一部署,积极推动。

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电监会、中机联、中电联等部门也对特高压输电工程十分重视,并在研究和论证的诸多环节给予支持和指导。

经济学家把特高压电网视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破解中国能源棋局的一步“活棋”;东部发达省份把特高压电网看作确保能源安全、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而西部省份则认为特高压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推进器。

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下,特高压才由设想逐步变为现实,而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来说,发展特高压电网无疑是在“搬运”能源的同时,主动背负起艰巨的社会责任。

论证:一次科学精神的引领

让专家们惊讶不已的是,会场上,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论证资料都厚达半米。充分的研究和严谨的求证成了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在中国是否有必要建设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电网的经济性如何?”“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是否可以保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商业运行的特高压电网,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是否可行?”……

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传统的突破,总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建设三峡工程如此,建设青藏铁路如此,建设特高压电网也不例外。

尽管特高压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技术优势,然而,相关的论证历程却并非“坦途”。

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谈到各种不同声音,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一脸释然:“任何一个重大工程的上马都会面对不同意见,争论越激烈越显出工程本身的重要性。我们把每一个不同意见都当作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说起来要感谢这些持有不同见解的专家,是他们的意见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面对不同意见,国家电网公司初衷不改,目标坚定。经历了阵痛和磨难,每一个建设者都深深知道,这是一场拼智慧、拼毅力的苦战。他们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埋头苦干,用科学的论证打基础、攻难关。

“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扎实推进”的十六字方针是发展特高压电网的基本原则。

为了拿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国家电网公司的论证工作更加认真细致。

本着重大问题必须科学民主决策的方针,国家电网公司首先建立了重大技术问题由专家院士顾问组审核把关的机制,并与国内外特高压领域的机构和专家交流研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委托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就发展特高压的关键问题进行咨询论证。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利用公司所属的科研力量,中国电科院、武汉高压研究院、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和电力建设研究院等科研单位都成立了特高压关键技术攻关小组,认真开展特高压研究和论证工作。

很多时候,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一个课题的研究,经常由几个单位同时展开,通过比对甄选最佳方案。

特高压电网的各项环境指标受到广泛关注,国家电网公司专门组织了电科院、武高所和环境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进行研究,公司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采取设计技术措施,特高压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将控制在与500千伏输电线路相同的水平。

试验示范工程对验证特高压电网的各项特性至关重要,国家电网公司认真开展这一工程方案的制定和比对工作。经过反复斟酌,广泛听取意见,最终形成了晋东南—南阳—荆门的首选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000多人直接参与和承担了特高压电网的研究咨询工作。其中,院士30多人,教授及教授级高工300多人,高级工程师及博士800多人,工程师、在校研究生及其他人员超过1000人。黄毅诚、史大桢、赵希正等很多电力行业的老领导、老专家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和支持着特高压工作。

“如此的研究规模,如此的慎重与严谨,这在国内的研究领域是不多见的。”一位参与咨询的工程院院士对此颇有感触。

200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研讨会在河北北戴河召开,持各种观点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讨特高压发展问题。

会场上,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论证资料厚达半米。这些研究汇总材料,对特高压涉及的问题都作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并提供了1986年以来我国关于特高压的研究报告和数据资料。很多老专家感慨地说,“且不论特高压本身,论证过程就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宽广胸怀和科学精神。”

之后的两次会议,对工程的认可和支持已成为绝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曾参与前期论证的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陈葛松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直到深夜,公司里经常是灯火通明,从公司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都坚守在工作一线,实在熬不住就在办公室里睡一会儿,就连梦里都是特高压的论证题目。”

对此,刘振亚感慨地说:“实现电网技术升级是电网企业职责所在。面对压力,放弃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但是作为一个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任的企业,我们无法选择轻松。”

随着论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特高压的科学论述也不断形成:特高压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特高压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特高压符合我国国情;特高压电网的安全问题可以控制……

2005年11月,中国工程院组成了包括27位院士、7位专家的特高压咨询课题组。这个荟萃了我国能源与矿业、机械与运载、土木、水利与建筑及工程管理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的“智囊团”,围绕特高压输电技术及试验示范工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

在缜密的论证之后,他们提交了《关于我国特高压输电研究和工程建设的咨询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有必要加快特高压输电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步伐,试验示范工程方案符合要求,建议作为国产化的依托工程,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高技术产业计划和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计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交的《我国能源输送方式研究》报告,对特高压输电和输煤的成本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输电与输煤并举,当前优先发展输电的建议。

2005年6月3日,特高压输变电试验示范线路建设和输变电设备国产化方案被列入这两年的国家能源工作要点。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中,要求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国家战略目标中,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特高压电网的发展思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实现了完美契合。

20个月的论证过程是艰苦和寂寞的,然而正是这种历程,使得论证百炼成钢,臻于完美。

2006年8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了晋东南经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批复》强调指出,尽快研发、实施特高压输电技术很有必要。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将成为我国电网发展和输电技术的一次革命。

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国家电网公司随即召开党组会。没有过多地沉浸于兴奋之中,冷静的思考和务实的部署成为会议的主题。“自主创新发展特高压,一定会面临许多新考验,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谈及此处,党组成员们的表情十分平静。

创新:攀登电网的“珠穆朗玛峰”

面对特高压这一世界电网的“珠穆朗玛峰”,创新成为发展的主线,特高压将引领我国电网科技和电工设备制造水平共同迈上世界的颠峰……

2006年4月19日,北京,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现场。

前来参观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到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赵遵廉介绍正在研发的1000千伏特高压技术时,频频点头肯定:“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用电量很大,应该采用和研发先进的技术。”

面对特高压这一世界电网的“珠穆朗玛峰”,创新成为发展的主线,挑战无时无处不在,而机遇也相伴而行。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的坚强国家电网,直接面对了国际电网科技的前沿问题,将为促进电力工业重大技术升级,抢占世界电网科技制高点提供重要平台。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美国、意大利、日本、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开展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或工程实践。但后来因为政治和经济原因停止试验或降压运行。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玉生分析说,我国的系统条件和技术要求与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均有不同,因此,我国发展特高压技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结合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正如一位长期从事电力科技研究的专家所说:“世界性的电网科技难题在中国,创新的动力也在中国。”

2005年4月26日,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原来计划最大规模100人的专业技术研讨会,报名人数就超过200人,最终参加会议的代表超过260人,国际同行对我国特高压电网的热情超乎人们的想像。

“这是一个很大的舞台”,一位美国专家对我国同行的羡慕溢于言表。

武汉高压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万启发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

在得知国家电网公司将开展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消息后,他难抑激动的心情。这位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特高压研究的专家,却因为特高压一直缺乏应用前景,曾不得不面对研究人员不断流失和研究成果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同样关注高电压技术发展的清华大学教授关志成,一直盼望在世界上早日真正实现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这是高电压技术领域几代人的愿望,我国的工程需求将对科学研究产生巨大的牵引力。”

面对诸多亟待解决的世界级难题和中国特高压电网所独有的问题,国家电网公司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加快科技资源整合的同时,不断加强与高校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合作。国家电网公司的科研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2004年年底特高压输电项目启动以来,为了掌握其技术特性、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实施了近百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这些项目涵盖换流技术、设备技术、试验技术、运行技术、电磁环境、建设工期等多个方面。

外绝缘和绝缘配合问题是特高压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为了搞清楚在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电网的绝缘特性。万启发和他的团队多次来到青海和西藏进行试验。在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爬几级楼梯都会气喘吁吁,何况是一系列复杂的试验。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们锲而不舍,忘我工作,在短期内完成了试验,得到了宝贵的资料和数据。

2005年11月12日,刘振亚担任主编的《特高压电网》一书正式出版。《科技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该书填补了特高压技术研究领域专业论著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更高电压等级技术理论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编辑出版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成果专辑》。

2006年8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奠基。该工程建成后,将针对±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和运行技术开展试验研究。其十二项设备指标或试验性能将居世界领先地位。

参加奠基仪式的国家科技部副秘书长王志学指出,该基地的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紧随其后,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也将于近期正式奠基。

正是这些有着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意义的成果,解决了发展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关键问题,基本掌握了输变电技术的特点和特高压电网的基本特征。奠定了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顺利通过审查的基础,为工程设计、主设备规范编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一位曾参与特高压技术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言语真挚:“我们感谢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们也必将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特高压将引领我国电网科技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占领世界电网科技的制高点。同时,特高压也将为我国电工设备制造行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增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众多企业把特高压看作是电工设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2006年6月,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设备制造厂商共聚一堂,商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工作。

中机联在会上表示,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将带动相关制造行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水平,使国内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更加成熟,实现我国交流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升级,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特高压,设备是关键。邀请国外研究机构介绍设备研发情况,组织国内外厂商共同研讨、努力促成中外联合开发……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地创造条件,不遗余力地推进设备国产化进程。

目前,5英寸晶闸管在±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已被广泛采用,其额定电流只有3000安培。如果直接应用于±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其输送功率只有480万千瓦。为扩大输送功率,国家电网公司自我加压,决定在世界上首次自主开发并应用6英寸晶闸管,将额定电流增加到4000安培,使±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输送功率提升到640万千瓦。

在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纪年看来,这项技术的研发有利于自主创新发展,不仅可以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还能够大大增强我国在直流输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强的创新意义。

位列国内输变电二次设备制造第一方阵的许继集团,将力争在今年生产出一套基于6英寸晶闸管的换流阀组件样品。

“没有工业的创新,就没有民族的发展,制造业要成为民族工业的基础。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一定会加速电力系统装备技术国产化的进程。”王纪年的话道出了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心声。

跨越:站在发展的新起点

跨越“三省两网”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将成为未来特高压电网恢宏蓝图的精彩起笔……

我国首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全长约653.8千米,包括三站两线,起于山西省长治的1000千伏变电站,经河南省南阳开关站,止于湖北省荆门变电站,联接华北、华中两大电网,将于2008年建成投运。

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于刚断言:“这一工程将开启国家电网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运部主任喻新强眼中,这条试验示范工程凝聚了太多期望: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输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全面实现自主规划、科研、系统设计、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建设安全可靠,自主创新、商业运行、世界一流的交流特高压典范工程。

对这一工程进行论证的中国工程院专家组认为,工程建成后,通过严格试验和运行考核,完全有条件转入商业化运行,将成为我国能源输送的一条重要通道,有利于实现华北和华中电网的水火调剂、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晋东南—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计划建设晋东南—陕北、晋东南—北京和荆门—武汉特高压工程以及淮南—芜湖—浙北—上海特高压工程,“十一五”期间,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线路将达4200千米,变电容量3900万千伏安。同时,为满足“十二五”期间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外送需要,“十一五”期间还将相继开工建设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到华东和华中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快捷、高效的电力“高速公路”将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

2010年前后,纵贯南北的百万伏级输电通道将把华北和华中紧密联系起来。到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基本形成,国家电网跨区输送能力将超过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0%以上。届时,从周边国家向我国远距离、大容量跨国输电将成为可能。

在对特高压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后,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得出结论:到2020年,通过互为备用、水火互济所获取的联网效益,可以有效降低备用容量,从而减少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约823亿元;由于地区煤价差异,北电南送的火电容量可以达到5500万千瓦,同各区域电网单独运行相比,年燃煤成本约降低240亿元;此外,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有效降低500千伏电网的短路电流,减少500千伏电网的改造成本。特高压电网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使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对其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热情,在特高压电网的征地和线路走廊选择等方面纷纷给予积极支持。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与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电网发展合作协议,几乎在每一次会谈中,各地政府都会主动了解特高压电网的进展状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肯定地说:“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决策必将对我国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减轻煤电运紧张状况、保证电力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湖北将大力支持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电网建设。”山西、河南等地政府也都表示希望特高压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日发挥效益。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和江西等地的领导都希望通过特高压电网多向本地输送电力,满足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需要。四川、陕西等地希望通过特高压工程实现大规模电力外送,带动水力、煤炭资源的集中开发和高效利用。

面对历史的机遇,国家电网公司作出周密安排,一系列超前部署为将来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设备制造和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有机互动,互相促进。

在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也将继续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集中各方智慧,协调各方力量,坚持把安全可靠作为首要原则,全力以赴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

公司设立了包括质量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环境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将结合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特点,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规范高效的建设管理体系和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设计优化和设计创新,大力倡导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大力推行先进可靠的适用技术,促进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革命性进步。严密组织、精心策划、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全面抓好建设实施工作,努力把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成为技术先进、

质量优良、管理规范、运行可靠的优质精品工程。

2006年8月,华中理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田庆来到跨区电网运行的一线单位参加实践锻炼。作为首批特高压运行的储备人才之一,他对特高压电网满怀憧憬:“特高压电网使我国的电网真正迈入了世界领先的行列,能成为我国第一批特高压电网运行人员,我感到很自豪。我们将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创造出世界一流的运行水平。”

战略为琴,创新为弦,电网发展,步伐铿锵……

国家电网人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地打造着我国电网乃至整个电力工业的美好未来!
上一条:政策调控组合拳待出 铝价下跌风险增大 下一条:我国天然气发展加速 非常规天然气成有效补充